|
第二届智能通信与网络学术论坛(二)
作者:罗晓琴
发布日期:2025-10-28
浏览次数:
时间:10月31日下午14:00 地点:黄龙饭店钻石厅1
1. 曹先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国家级人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航空学会航电与空管分会主任委员、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临空信息系统先进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空天机动集群通信、监控与调度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均排1)。 2. 胡飞 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华中卓越学者首席教授,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党委副书记,多谱信息智能处理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副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微波分委会委员、电磁环境效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专家,国家科技委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73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两期)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毫米波/太赫兹技术及其在信息获取中的应用研究,主持重大、重点、自科基金等项目50余项,发表权威学术期刊论文120余篇。 3. 张钦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校长,国家杰青,长期从事是智能无线通信、空间信息学和智能信号处理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等课题,部分研究成果在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级人才等计划的资助,也获得了深圳市鹏城杰出人才奖、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等荣誉。现为《中国科学》、《通信学报》等期刊编委、广东省空天通信与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通信学会会士,科技部6G技术研发总体专家组专家。 4. 赵楠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从事无线通信与网络方向研究。曾获全球高被引科学家,IEEE通信学会亚太地区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通信学会青年科技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奖,中国通信学会技术发明奖。谷歌学术引用20000余次。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区域联合重点基金等科研项目。曾任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等10余个国内外知名期刊编委。 5. 刘且根 南昌大学教授、信息工程学院执行院长。主要研究集中于智能成像系统与视觉显示的系统搭建、信号处理和算法实现,合作发表IEEE Trans 和成像与视觉显示权威期刊论文共100余篇。为IEEE和CCF等数十个国际国内学术组织的专委会委员,CT理论与应用研究、电子与信息学报等多个期刊的编委。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自然科学基金优青和联合重点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30余项。参编专著及教材6部。指导学生先后获会议最佳论文奖和中国国际互联网+竞赛金奖等30余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科技奖励6项,并获中国体视学学会青年科技奖、江西省创新争先奖等荣誉近10项。 6. 杨柱天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EE Senior Member,长期从事电磁空间信息对抗领域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近4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ESI热点论文1篇、高被引论文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国防技术发明三等奖等奖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