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香港理工大学吕超教授学术报告预告
作者: 发布日期:2025-10-24 浏览次数:

时间:2025113日上午930

地点:D511学术报告厅

报告及报告人简介:

光纤通信及感知一体化系统及应用

香港理工大学吕超教授

光纤光学讲座教授、光子技术研究院院长

由于互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对通信网络的容量需求一直在快速增长。为了满足这个需求,全球的陆地和海底里已部署了大量的光纤。最近,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开始研究是否能利用这些现有光纤设施在提供大容量信息传输的同时进行环境感测。这一趋势主要由两个因素驱动:光纤的广泛地理覆盖和光传感的高灵敏度使之前无法实现的大范围传感网络成为可能。这包括地震及地质环境的监测网络以及交通系统的辅助监测网络。第二个因素是,将感测功能整合进高容量通信网络中将有助于提高当前光网络的可靠性。由于单一光纤链接可以传输数百T比特甚至P比特的数据,任何中断都可能导致大量数据丢失。许多此类中断是由未经授权的挖掘、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的。能够及早检测到这些变化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可以减少数据丢失。我们将讨论最近在集成光通信和传感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在如何在单根光纤内实现通信及传感技术融合以及此技术在海洋监测和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1024.png 

吕超1985年在北京清华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随后,分别于1987年与1990年在英国曼切斯特大学获得工学硕士与博士学位。他于1991年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教。在南洋大学期间他协助创建了网络技术研究中心的光通信和光纤技术研究部(NTRC)2002-200512月他同时任职于新加坡科技局国立信息科技研究院(Institute for Infocomm Research, A*STAR),协助创建了光技术研究部并任研究部主任。在新加坡期间他曾经主持过多项政府资助的重大项目。他于20064月加入香港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系,现为光纤光学讲座教授及香港理工大学光子研究院院长。他现在香港理工大学带领团队从事高速光通信系统及网络方面及光纤传感系统方面的工作。在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也和光通信的产业界进行了紧密的合作,成功完成几十项工业界资助的研究课题,并曾任多家国际公司的技术顾问。吕超教授发表了400余篇国际杂志论文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发表大会及特邀报告。他拥有多项专利。他组织过多次国际会议并出任多个重要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他是国际光学学会会士(OPTICA,原O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