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智能通信与网络学术论坛(一)
作者:学院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5-10-17 浏览次数:

时间:10241400

地点:信息楼D533


报告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人

主持人:卢为党,浙江工业大学教授,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

14:00-14:30

应用场景驱动下的雷达目标识别工程技术

郁文贤,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14:30-15:00

边缘网络AI与通信、感知和计算的深度融合

张朝阳,浙江大学教授、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

15:00-15:15

面向低空经济的智能通感一体化技术

赵楠,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15:15-15:30

低空智能通感融合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及仿真平台研发及应用

唐杰,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电子与信息学院副院长

15:30-15:45

茶歇

主持人:李博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15:45-16:00

非理想CSI下去蜂窝共生通信系统传输理论与方法

孙强,南通大学教授、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

16::00-16:15

电磁大模型构建及其应用

周福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16:15-16:30

非均匀通感帧结构与感知算法联合设计及硬件平台验证

潘存华,东南大学教授

16:30-16:45

工业智联网络管控技术及应用

郭少勇,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16:45-17:00

待定

冀保峰,河南科技大学教授、科技处副处长


 

嘉宾简介:

1. 郁文贤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务院第七、第八届信息与通信工程学位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院长,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雷达目标识别、遥感信息处理、融合导航定位等技术方向的前沿创新研究和产业应用推广,推动了领域关键技术研发、重大装备研制和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合作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2. 张朝阳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当前研究兴趣包括6G AI、智能感知-通信-计算一体化等。主持国家级重点项目和课题近20项,成果获省部级和一级学会科技奖励多项,获2024年度IEEE Leonard G. Abraham Prize,以及ICCGlobeComWCNCPIMRC等国际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10余项,入选2025年度物联网领域十大科技进展。现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模态网络与通信”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IMT-20306G)推进组无线AI任务组组长,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委会副主任、中国通信学会会士。

3. 赵楠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从事无线通信与网络方向研究。曾获全球高被引科学家,IEEE通信学会亚太地区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通信学会青年科技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奖,中国通信学会技术发明奖。谷歌学术引用20000余次。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区域联合重点基金等科研项目。曾任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10余个国内外知名期刊编委。

4. 唐杰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电子与信息学院副院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担任近距离无线通信与网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智能网络通信与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绿色新型工业化电力通信联合实验室主任。获第十六届IEEE通信学会亚太地区杰出青年学者奖、广东省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广东省通信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主要从事智能无线通信方面的研究,包括通信感知一体化、无线携能通信、智能反射面、无人机通信等。目前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编委。

5. 孙强

南通大学教授,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产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主要成员,入选南通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等。主要从事宽带无线通信、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和智能无线通信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等,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项。在IEEE TWCTCOMTIFS等学术期刊和ICCGLOBECOM等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

6. 周福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优青。长期从事电磁频谱管控和低空具身智能理论与方法研究,在国际通信权威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入选ESI热点和高被引论文14篇,获得IEEE GlobecomICCC等国际会议最佳论文4篇,参与国际标准和白皮书10项,作为主持人或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重点基金等20余个国家级或省部级课题。入选IEEE通信学会亚太地区杰出青年学者奖、国际无线电联盟青年科学家奖等人才计划,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E&T全球创新奖等11项省部级和国际奖励,担任国际通信权威期刊IEEE TCOM等通信领域权威期刊编委。

7. 潘存华

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海外优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江苏省杰青,江苏特聘教授,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长期从事无线通信基础理论研究,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等通信领域权威IEEE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30余篇ESI热点/高被引论文,谷歌学术引用2万余次。研究成果获IEEE通信学会伦纳德?亚伯拉罕奖、IEEE通信学会Fred W. Ellersick奖、IEEE通信学会海因里希?赫兹奖,IEEE通信学会信号处理技术委员会早期成就奖、IEEE通信学会通信理论技术委员会青年成就奖、IEEE通信学会无线通信传播技术委员会青年成就奖和IEEE通信协会亚太杰出青年研究学者奖等重要奖项。独立指导的博士生论文获得IEEE信号处理学会最佳博士论文奖(无线通信领域首篇获奖博士论文),独立培养一位博士生入选海外优青。

8. 郭少勇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计算机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副院长,国家优青,CCSA工业互联网数据与平台组副组长等。长期从事能源与工业互联网领域研究,主持国自然重点基金、面上等项目5项,第一或通信发表ToP期刊论文32篇,5ESI高被引和热点,牵头完成国际标准5项和行业标准4项,排名第一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排名第二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9. 冀保峰

河南科技大学二级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优青。现任河南科技大学科技处副处长,龙门实验室智能系统中心主任,河南省移动物联与新型网络技术中心主任。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7项;主持河南省科技重大专项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20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全球日内瓦国际发明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省部级)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奖一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以第一起草人主持制定国家标准5部,参与制定25部;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