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四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正式启动!
作者:顾红斐 发布日期:2025-04-08 浏览次数:

     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的2025年第四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EEEIC,以下简称大赛)正式启动。大赛是面向全国高校学生(以本科生为主)的一项具有工程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旨在推动高校工程教育理论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01 大赛主题“双碳”战略下的能源转型及其技术变革


02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主席单位:清华大学

发起单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

承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战略合作伙伴: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03 施耐德电气Go Green电力电子创赢赛道

赛题

DC/DC双向功率变换器设计、AI助力工业控制智能优化、光储充一体化系统设计。参赛团队任选其一完成作品,作品名称与所选题目一致。

 

赛题一:DC/DC双向功率变换器设计

指标要求

1)拓扑要求:双向、非隔离拓扑;

2)低压侧电压范围:75Vdc-240Vdc;

3)高压侧电压:400Vdc,高压侧并联;

4)单功率模块额定输出功率:500 W;

5)并联模块数量:2(模块低压侧独立,模块高压侧并联),参考架构如图1所示;

6)并联特性:两模块需实现功率平均分配,且均具备独立控制器,可独立运行。


image.png

 

赛题二:AI助力工业控制智能优化:

指标要求

请在以下三个方面任选其一,提供设计或解决方案。

1)AI 辅助 HMI 工程设计:目前 HMI 的工程图建立尚处于手工调制生成阶段,请给出运用AI技术辅助生成HMI11工程图的设计方案,包括从元器件到库文件的生成,以及工程图片建立,使 HMI 工程设计更自动化、快速化。

2)长线缆下的高 dv/dt 问题:驱动产品到电机侧的长线缆存在高 dv/dt 问题,请运用智能算法或智能训练分析法,或新型硬件组合等给出简单、可批量解决且具备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3)工控成套应用问题:工控成套设备轴数激增至数百根,精度要求达到纳米级,同时还需应对柔性生产、能源效率、数字化转型等多重需求。请从 AI 算法实现伺服控制系统全参数整定、AI+视觉+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多轴智能调控系统选择一个方面,给出优化方案。

 

赛题三:光储充一体化系统设计

题目背景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光伏发电、储能技术及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结合成为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本赛题旨在设计一套光储充一体化供电系统,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降低园区的能耗及碳排放,并提升电动汽车充电便捷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实施,确保方案的可执行性与经济性,为园区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04

参赛要求

参赛对象要求

参赛对象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参赛学校以参赛团队为基本单位报名参赛,同一所学校参赛团队不超过40个。具体要求如下:

1.参加自由选题类的参赛团队成员不超过5人,参加企业命题类的参赛团队成员不超过6人,专业不限,提倡跨专业组建团队;

2.每个参赛团队的研究生人数不超过团队成员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评分和晋级时将优先考虑团队成员全部为本科生的参赛团队),每队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其中第一指导教师单位需与报名参赛单位一致;

3.参赛学生同年度只能参加一个团队,每个团队只能参加一个赛道。大赛将对参赛成员进行审查,一经发现重复参赛,将取消所涉及团队的参赛资格。

 

参赛作品要求

1.同一团队在初赛、复赛、决赛时需采用同一题目内容参赛,参赛过程中不可更改参赛题目内容;

2.参赛作品的具体内容在初赛、复赛、决赛之间应有紧密联系,能体现同一作品不断完善的过程;

3.已获得过往届大赛或其他赛事奖项(包括省(区域)和全国各级奖项)的作品,谢绝参赛;

4.参赛作品必须是学生原创,谢绝任何形式的导师课题参赛,大赛组委会将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原创性审查;

5.在赛程任一阶段,凡参赛团队需要进行作品汇报时,须由该团队中本科生同学汇报。

 

各阶段作品具体要求见附件2。

05

赛程安排

大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初赛主要考察研究创新能力,复赛主要考察研发创新能力,决赛主要考察设计实现能力。

初赛和复赛为省(区域)赛(各省(区域)级赛事承办高校见附件3)。各阶段时间安排如下:

参赛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04月14

初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25年04月20日

初赛(省(区域)赛)时间2025年05月10日前

复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25年06月20日

复赛(省(区域)赛)时间2025年07月10日前

决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25年07月20日

决赛(全国赛)时间2025年08月08日至11日

 

参赛流程如下:

报名

参赛团队登录大赛官方网站,在报名入口处登。登录大赛平台,在平台上注册账号后,提交报名信息后,完成报名。

 

作品提交

参赛团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大赛平台提交《第四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可研报告)》(见附件4)和其他佐证材料。

请各参赛高校指派一名大赛联系人,主要负责本校参赛学生的组织、报名、作品报送等相关工作(往届大赛已录入大赛联系人的高校无须此步骤),请于2025年4月15日前将《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参赛高校联系人信息登记表》(见附件5)的WORD版本及盖章PDF版本(盖教务处(本科生院)或所在院系章)以邮件形式发送至所属赛区秘书处。

 

初赛

各赛区初赛由各赛区承办高校组织专家进行线上评选。初赛遴选出的作品进入复赛。

复赛

进入复赛的参赛团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大赛平台提交《第四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初设报告)》等作品材料(具体模版及要求以复赛通知为准)。各赛区复赛具体时间及形式以各赛区承办高校发布通知为准。

决赛

全国总决赛将采取现场比赛的形式进行,具体时间及安排另行通知。

说明:以上赛程安排及比赛形式可能会有相应调整。大赛组委会将在同期组织赛题培训、辅导等活动。请及时关注大赛官网、大赛公众号。

 

06

奖项设置

 

大赛设置省(区域)赛奖项与全国赛奖项。

 

复赛评选出省(区域)赛一、二、三等奖;决赛评选出全国赛特、一、二等奖,并在每个赛道的特等奖作品中各评选一项杰出创新奖。此外,决赛设置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

 

省(区域)赛奖项与全国赛奖项均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颁发获奖证书。获得全国赛特等奖和一等奖的企业命题类参赛团队,将同时获得由企业提供的大赛奖金。

 

各阶段赛事评审结果将在大赛官网、大赛公众号进行公示。

 

07

知识产权

1.各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参赛队伍所有。

2.参赛作品的相关技术在大赛各阶段评选过程中可能会被公开并被第三方所获悉,参赛队伍如需要保护相应的知识产权,请提前做好专利申请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