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技术前沿讲座
作者:学院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3-12-09 浏览次数:

讲座时间:2023年12月12日(周二)上午10:00-11:30

讲座地点:屏峰校区计算机楼C302

腾讯会议号:902-407-655

讲座邀请人:感知与控制研究所 付明磊

 

讲座题目:融合电触觉反馈的人机神经交互与智能主动康复技术研究与应用

讲座摘要:感知功能欠缺、接口控制性能不强、人机交互协作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康复机器人装置/系统的功能和实用性。实现机器人本体传感信息到(人体)神经系统的触感模式匹配传递是人机自然交互的关键技术。报告人以神经假肢和上肢康复机器人为载体,概要了人机共融康复机器人装置/系统研发的理论与技术挑战,介绍了以神经假肢感知功能重建、生理学指标评价、多感觉融合的康复机器人神经调控与装置研发的一系列研究工作,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报告人简介:柴国鸿,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关键人才,副研究员,甬江引才青年创新人才获得者,宁波市拔尖人才。2017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17-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生机电一体化系统与神经交互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具体包括神经假肢的感知功能重建、电触觉反馈编码技术、多感觉融合的神经调控、共融康复机器人主动康复与脑电评估技术等。先后在JNE, IEEE-TNSRE, NeuroImage, Nat. Biomed. Eng.等国际学术期刊与国际主流学术会议(NER/EMBC conference)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博士后面上/特别资助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尖兵”“领雁科技攻关)及宁波市青年创新人才项目;作为项目学术骨干先后参与国家973研究计划、国自然重点国际合作、科技部共融机器人重大专项10余项。


图片1.png


讲座题目:康复机器人的按需辅助控制技术

讲座摘要:传统上肢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在我国存在康复训练师工作量大,无法精准评估康复效果等问题。康复机器人由于其相较于治疗师的低成本和高测量可靠性,使其在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康复训练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上肢康复机器人技术对于缓解医疗资源短缺压力,促进由脑卒中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报告主要介绍双侧上肢康复机器人的康复原理与设计思想,围绕训练中患者与机器人的人机交互力变化,介绍上肢康复机器人按需辅助控制策略研究工作,并对未来人机交互控制领域的研究趋势作展望。

报告人简介:张佳楫,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关键人才”,高级工程师,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第三层次,慈溪市上林人才培养计划第三层次。20036月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73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1212月获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31-20182月在中船重工集团第七〇一研究所任工程师,从事多项高性能军用船舶设计与开发。20183-今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任高级工程师,从事医用康复机器人中人机交互与控制技术开发。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会议上共发表研究论文12篇,申请发明专利58,授权18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4项,企业合作项目1项。目前主要从事医疗机器人与康复机器人技术、机器人力触觉传感器技术、智能机器人人机交互技术等的研究工作。


图片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