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工程学院2020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圆满举办
作者:倪彬
发布日期:2020-07-30
浏览次数:
7月27日至28日,学院2020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圆满举办。开营仪式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与广大学子分享互动,学院张文安、张有兵和冯远静三位副院长,学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主任欧林林教授以及相关学位点负责人出席。开营仪式由张文安教授主持。 在开幕式上,张文安教授表达了对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与殷切期望,随后分别从师资队伍、专业介绍、研究生培养方案与模式等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 在特色方向学术报告环节,张文安、冯远静、欧林林、张贵军、张有兵和郑雅羽老师代表控制学科作“云”学术报告;孟利民、李胜和任宏亮老师代表通信学科作“云”学术报告。 张文安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工业互联网与安全”专业方向。他先是带领同学们回顾了工业、信息化时代以及大数据的发展历程,之后通过几个重要的实际案例让大家了解了工业互联网的行业需求。最后,张教授为大家总结了工业互联网专业目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讲解之后,同学们也非常积极地进行提问,除了专业报考之外,关于大家所好奇的“扩招情况”、“优营比例”等问题张教授也一一仔细作答。 冯远静向大家介绍了“脑影像人工智能和知识图谱应用”研究内容与方向。冯老师通过一些动画和图片,让大家大致了解人脑纤维图谱自动分割及识别、神经外科手术计划系统等原理,整个过程精彩而有趣,同学们也听得非常投入。此外,他还讲到,2019年6月李克强总理曾莅临他的实验室进行实地参观与指导。冯老师对同学们说:“或许你在本科阶段不是最优秀的,但期待经过我们团队的培养,你们可以达到一流的水平!” 欧林林向大家讲解了“面向行业应用的机器人关键技术”,开讲之前,她向大家说明这只是信息工程学院关于机器人方向研究的一部分。欧老师以工业机器人为例,通过机遇、现状和需求三个方面讲述了机器人技术引入人工智能的背景和意义,在具体讲解了四项核心技术后,她也向大家展示了课题小组历年来的研究和教学成果。欧老师说:“向大家讲解的只是我们工作的一小部分,学院内还有许多关于机器人的优秀成果,欢迎大家多多了解。” 张贵军向大家讲解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生物信息学”中的“结构生物信息学”,张教授说:“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也是生物的时代。”他从科学意义、工程价值、行业需求、市场痛点、关键技术等方面展开介绍,并且向同学们进行了相关的系统演示。之后,张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团队在科研方面与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成果。张老师说:“因为疫情的原因,大家暂时没有办法来到浙江工业大学,所以他通过一个研究生开发的三维虚拟现实系统向大家展示了工大的校园。” 孟利民为大家带来 “5G通信及应用”的讲解,她一开始就对同学们说:“各位未来的科学家、工程师们,你们好!”她为大家讲解了5G的演进及国内外的频谱规划,基本概念、特点、关键的技术与应用。其中,VR/AR体验、机器人情感交流、智能教育等非常有趣的实例让同学们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体会到5G技术的伟大之处。 李胜为大家讲解“现代信号处理技术与应用”,从“现代信号处理是什么”出发,讲到现代电子信号处理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压缩感知技术与应用实例。用图像在处理前后的对比,呈现了CS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以胃镜为例,呈现了CS在医疗视频中的应用。李老师对大家说:“信号处理的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未来希望能有同学们的加入,我们共同去探索。” 张有兵从“智能电网技术及装备”方面展开介绍,除了介绍智能电网技术及装备的基本概念与内容之外,他还介绍了团队的重点研究方向与代表性成果,并将四个研究方向分别细致介绍。此外,张老师还很重视团队的业余生活,“我们的研究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希望他们取得优秀科研成果的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劳逸结合”。通过张老师所展示的大家参加羽毛球赛、研讨会、户外团建等活动的留影,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温暖、充满活力的团队。 任宏亮向大家讲解了“光通信与光传感技术”。任老师从光纤通信背景,发展历程与现状,发展挑战和思考三个方面讲述了光纤通信网络技术,最后讲述了光传感技术,展示了课题小组历年来的研究和教学成果,并就机器学习,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在光传感中的应用做了深入探讨。任老师说:“大家科研中多注意和同行以及外行讨论,交叉融合创新,促进自己学术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郑雅羽向大家介绍了“基于视觉的无障碍信息获取技术”相关的研究内容和实际应用。郑老师通过介绍电子眼、AR电子眼、盲用电脑、立式助视器、便携式助视器等低视力项目成果介绍了该技术的应用背景,以及在在该应用背景下视觉信息处理涉及的科学和技术问题。高质量、操作简单,畅销国内外低视力产品让同学们印象深刻。借此机会,郑老师表达出了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科学信念:基于现实的需求,将科学技术用于实践,做出能用、好用的产品。 次日的夏令营“云面试”以三位研究生导师为一组的方式,从自我介绍、专业能力考核和研究生生涯规划三个方面对营员进行了考核,充分了解学员的整体素质。学校研究生院副院长何德峰教授也参与了本次面试选拔工作。 同时,学院首次开设“云参观实验室”通道,历时三天,制作了两个学科大类、7个方向的科研视频,将学院实验室和特色研究搬上屏幕,吸引了大量师生在线观看。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本次活动全程采用云端方式与全国各高校优秀大学生交流互动。通过作报告、“逛”实验室、“云”考核等方式,不仅加深了广大优秀学子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云端的方式也将信息学院的科研实力传播得更快、更广,为优秀本科生了解我院学术科研环境提供了便捷的方式。 据悉,在选拔入营的学员中,不乏专业成绩排名名列前茅的同学,大多还具有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经历,如参加全国机器人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程序设计大赛等竞赛并获得各类大赛的全国奖。 最终,42名同学被评为此次夏令营活动的“优秀营员”,其中控制学科31名,通信学科11名。其中一名获得“优秀营员”的同学表示,通过参加本次夏令营,加深了对学院科研成果的系统性了解,这对自己今后的学习规划大有裨益,也坚定了想在学院继续求学深造的决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