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浙江省“机器人控制技术”高级研修班
作者:重中之重控制学科 发布日期:2014-12-01 浏览次数:

      11月28-30日,由浙江省人事厅组织,我院主办的浙江省“机器人控制技术”高级研修班在朝晖校区邵科馆开班。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小年,浙江省人事厅培训中心主任朱旭峰,校人事处处长沈希,学院党委书记杨东勇,学院院长俞立等出席开班仪式。来自香港城市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宁波伟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授课专家、学院机器人研究团队成员以及全省各地企业技术人员、高校教师和研究生等组成的学员共140余人参加了本次高研班。
      开班仪式上,李小年、朱旭峰先后致辞。李小年介绍了我校办学历史与现状以及近年来在对接国家和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上所做的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肯定了我院在工业机器人的研制与产业化示范应用以及专门人才的培养方面的成绩,并希望各位专家和学员通过研修班平台加强交流与沟通,更好地为我省“机器换人”工程推进服务。朱旭峰简要介绍了国家“知识更新”工程的基本情况以及高研班项目在该工程实施中的重要性,提到本次以“工业机器人控制与应用”为主题的高研班举办将为我省工业进程自动化专业人才知识更新提供帮助,并勉励学员珍惜机会、深入交流、多出成果。
      随后,高研班举行了9场专家学术报告,内容包括“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弧焊工业机器人设计及应用”、“注塑行业工业机器人研制与产业化应用”、“工业机械手及产业应用”、“网络化机械臂遥操作控制”、“干扰观测补偿控制理论与典型应用”、“自动导航车项目开发与应用” 、“机器人轨迹优化与控制技术”以及“网络信道建模与控制优化”等。研修期间,专家、学院机器人研究团队成员与学员进行多场交流互动,就企业如何有效实施“机器换人”工作、高校如何开展机器人应用相关科研与教学工作以及未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修成果。特别地,在高校如何把理论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问题上,杨东勇书记结合自己三十余年在机器人领域研究的工作经历,深入剖析高校研究与企业应用的差异之处,指出在机器人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进程中,一定要注重高端技术科研与行业经济型应用之间的区别,要重视高校机器人研究人才的培养,这些对我国机器人行业的长足发展非常重要。
      最后,本次高研班负责人俞立院长作总结讲话,他提到三个关键词,一是感谢,感谢各位专家和学员在百忙之中过来进行学术交流;二是欣慰,通过本次交流,看到我院机器人团队成员,无论是老前辈还是年轻教师都在机器人方面都有可喜的进步;三是合作,研修只是手段,合作交流才是根本,希望趁着机器人市场需求高而技术不够完善的机会,要紧密合作、协同创新,寻求更好的发展。
       
                                                          开班仪式现场
       
                                                          现场交流
       
                                                         杨东勇书记
       
                                                        俞立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