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院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集体
作者:孙航
发布日期:2010-09-10
浏览次数:
9月7日下午,庆祝教师节暨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中国美术学院召开。我院荣获省高校“三育人”先进集体,在会上接受表彰,此次大会表彰的2009-2010年度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集体共31个、“三育人”先进个人共126名。学院党委书记杨东勇作为省高校“三育人”先进集体代表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近年来,学院牢固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围绕学校精英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育人机制、工作平台、文化氛围等三个方面入手,积极构建 “三育人”工作体系,加强教职员工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学院教职员工队伍素质、提升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一、以任期目标责任制的实施为保障,建立完善“三育人”工作的引导机制。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三育人”工作,在学院工作规划、政策制度和条件保障等层面进行贯彻落实。学院紧紧抓住校院两级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的契机,将育人工作软任务和目标责任制中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所有交叉的硬指标,如就业率、考研率、学位率、毕业率,以及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指标全部分解到各个系、研究所,并对系、研究所以及所长与系主任进行年度评估与任期考核,同时修订相关政策和配套奖励制度。学院教代会通过的分配方案,将指导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担任班主任工作计入教师个人业绩,将学生获奖和育人工作奖励等同于科研与教学成果;设立建龙创新奖学金和奖教金,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学院还出台了相关经费保障制度,如重点专业建设经费、实验室建设经费不少于10%用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创新基地建设。
第二、以多维立体的工作体系为基础,积极拓展“三育人”工作的培养平台。围绕精英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成才为本,为学生发展谋划,帮学生排忧解难,促学生健康成长,做学生知心朋友”的工作理念,积极鼓励教师更多地参与“三育人”工作。一是构建以党建育人为龙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升教师参与学生党建育人平台建设内涵。建立“党员之家”、组建“党建导师”队伍,实施教师支部结对工程,启动“党员先锋”计划,举办了首届“红色情、燃我心”红色文化节活动,师生党员共同唱响党建育人的主旋律。二是构建基于优良学风的创新教育体系,提升教师参与科技育人平台建设内涵。学院以优良学风班级创争活动、教师和谐育人精彩瞬间、感恩教育活动为载体,形成“求实严谨、奋发向上”的教风、学风。在创新教育中,组建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委员会,按类设立专家组和教练团队;专门设立并聘任了负责全院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管理岗;聘请企业老总、高级技术主管、核心研发人员为校外兼职导师,打实创新教育基础平台,完善竞赛体系和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扩大参与面和受益面。2009年来取得第33届ACM/ICPC全球总决赛第20名好成绩、全国“挑战杯”二等奖等30余项全国和省二等以上奖项。三是构建以职业规划为导向的素质拓展体系,提升教师参与就业育人平台建设内涵。加强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通过构建社会化、个性化、开放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高层次就业。2010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94.2%,研究生签约率96.1%。
此外,学院积极调动社会、校友相关资源,突出学院与家庭、企业、政府的三个互动,最大限度、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与成功。一是学院与家庭联动。以新生家长会、特殊学生家长会和个性化评语为载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让学生家长参与育人全过程,发挥亲子教育在育人工作中的更大作用。二是学院与企业互动。一是通过加强与信息类大型品牌企业、单位以及校友的联系与走访,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加强与企业互动合作。2010年5月18日,学院与浙江银江科技集团签订了校企全面合作协议,设立“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银江电子’基金”,共300万元,用于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奖励在课外科技竞赛成绩突出且综合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在“三育人”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教师。三是学院主动与政府合作。牢牢抓住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信息化、自动化带动工业化进程的契机,进一步巩固与杭州市信息化办公室等部门的合作,积极把握社会热点,探索高校与政府的合作模式。我院数字杭州和农村信息化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项目获得了省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数字杭州”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获2009年度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第三、以个性化的引导激励为依托,积极营造浓厚的“三育人”工作的文化氛围。推出“三个一”的教师全员育人活动载体,即每位学院领导参加每月一期的“领导恳谈日”活动;每位辅导员、班主任参加的“个性化谈心”活动;每位博士(教授)教师、优秀在校生代表和部分知名院友参加的每月一期的“新E代成才论坛”。 "领导恳谈日"活动被评为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校级校园文化品牌精品项目。
“三个一”教师全员育人活动载体相互补充、互相促进,营造了浓厚全员育人的文化氛围。近年来,学院组织60余场、累计2000多名学生参加了现场恳谈会。 “个性化谈心”活动得到了系主任、研究所所长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的踊跃参与。学院在用房紧张的情况下仍安排了专门的房间布置个性化谈心室,并取名“e博士”谈心室,每周五下午定为学院谈心日。每月编辑《e博士学生工作简报》发送给学院全体教师。“新E代成才论坛”活动,结合重大政治活动和社会热点,将形势爱国教育、成人成材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其中,至今已开展40场次,累计4000多人次参加。所有这些体现育人日常工作的数字都润物无声地转化并提升了学生的理想抱负和学习动力,激发了学生成才的主体识,2010年学院本科学生考研出国录取率为28.1%。
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集体奖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