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5日、8日,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研究所的老师和研究生分别赴合肥工业大学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参观调研了新能源发电与微网示范工程。
在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张兴教授的带领下,一行人参观了相关实验室,张兴教授介绍了该院在新能源发电研究方面的基本情况。该院建有总容量30KWp的光伏阵列,阵列中专门配置了多种类型太阳电池,所内还建有全自动气象站,研究太阳辐射、风向、风速、环境温度、电池结温等对光伏发电和优化设计的影响,在成功运作光伏发电产学研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他们还建立了燃料电池发电并网子系统、超级电容蓄能发电并网子系统、多线路柔性组合高压输电网络模拟子系统、模拟风力发电并网系统实验等当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实验平台。目前,该院已经与阳光电源、无锡尚德、北京京合绿能电子等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不仅有大量科研经费,而且通过跟实际工程密切结合的教学科研锻炼,该院毕业生都是各大企业争夺的香饽饽。
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所长
刘士荣教授带领大家参观了他们负责的中日政府间可再生能源科技合作项目“并网光伏发电微网系统国际实证研究项目”示范工程,这是世界上第一座自然变动电源比例达50%的并网光伏发电微网系统。该项目包含120kWp多晶硅光伏发电和120kW柴油发电机,此外还辅助配备有超级电容和蓄电池储能、自动电压控制、电能质量控制等设备和微网中心控制室的监控软件系统。由于日方没有开放核心技术,目前他们正在开展光伏发电预测、监控软件开发等理论研究和系统开发,同时已经获批新建一个包含光伏发电、模拟风机和燃料电池的小型实验微网系统,拟通过实际系统的搭建摸索微网中各个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为将来微网大规模普及应用做好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
经过前期对国内主要几个微网研究机构的实地调研以及研究所内经常性的讨论交流,各位老师一致认为:目前国内外的微网研究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示范工程结构都比较简单,控制功能也非常初级,离实际大规模应用还有较大距离,其中还有不少关键性技术尚待深入研究,例如:适用于实际工程的可靠大容量长寿的光伏逆变器的研制、微网运行监控系统(包含相关监测设备)的开发、微网内各种间歇式新能源发电所引起的电能质量和系统稳定控制问题、微网的并网和孤岛运行控制策略研究、大规模微网并网所引起的系统稳定和控制问题研究、微网并网规范的制定等等。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以及全球大停电事故的频发,人们对清洁能源和可靠供电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微网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全世界科研界、企业界和政府机构的重视,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智能电网工程中也包含了微网这方面的研究与实际应用推广。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研究所 戚军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