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建设与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研究型”的辅导员队伍,学院学生工作线积极开展“学习型团队”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
在工作主体自我定位、自我要求上,对辅导员定位为: 既是“工作者”,又是“思想者”和“奉献者”。要求辅导员不仅要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并且在一般的日常工作、事务性工作外,在把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高逻辑思考能力等方面有更高的目标与追求;要结合学院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教会青年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历史、系统、辨证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在工作体制上,学院学生工作线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务虚会、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交流会、每周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的例会制度,同时实行条块分工、统分结合的工作分工,实践“1+1+X”工作模式,促进辅导员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辅导员的团队精神、全局意识和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
在学习机制上,学院学生工作线关心每一位辅导员的生活、成长和发展,积极争取条件,输送辅导员参加职业规划师、心理咨询师等各类专业资格培训;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校内外有关专家学者所作的专题讲座、各类论坛;鼓励辅导员积极参加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临时安排的各种业务锻炼;鼓励工作团队学与思相结合、学与行相结合,并以学习促工作、以工作促成果,充分发挥每个团队成员个人的创造力,形成一种团队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辅导员团体与辅导员个人的双元发展,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发表论文、申报课题、争取各类荣誉。
2009年度,通过“学习型团队”建设活动,学院学生工作团队在理论高度、思维宽度、业务素质、职业能力、创新研究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并取得了一系列工作成果:学生工作团队承担了学院全体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和全体新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任务;出台了《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细则》、《信息工程学院优良学风班级创争活动实施方案》、《信息工程学院学生考研留学奖励办法》等11项学生工作相关制度、方案、文件;共有13人次分别获得浙江省普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优秀论文二、三等奖、浙江省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优秀论文、浙江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浙江工业大学优秀教工党员、浙江工业大学优秀辅导员、浙江工业大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浙江工业大学军训优秀指导员等荣誉和奖项;在各类期刊发表《构建高校中层干部考核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要求》、《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内外因理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三线援助”模式的探索—以浙江省为例》等工作论文8篇;成功申报杭州市哲社重点课题、校党建重点课题、校教改、校基金、校研工部德育项目、学生工作课题等课题9项;在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级研修班、校暑期学生工作研讨会、校八届三次教代会、校学工例会、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研讨会、校党支部书记培训会、校招生/就业工作研讨会等主题交流、介绍学院学生工作经验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