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党委书记陈庆章教授与新同学谈大学学习
作者:王波
发布日期:2008-09-19
浏览次数:
在信息工程学院2008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
非常欢迎大家加入到信息工程学院这个大家庭来,开始四年学习生活。四年的学习生活可以是丰富多彩的、紧张有趣的、令人陶醉和终生值得回忆的,但也是饱含辛苦、甚至是遗憾处处、残酷无情的。大学生活究竟过得如何,与我们是否能够掌握大学学习生活所需要的学习方法、以及我们是否能够适应大学生活有密切关系。以下谈一点个人看法,供同学们参考。
1.紧张仍需保持,学习不可放松。
同学们经过几年的高中学习,历尽艰难,终于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迈进了大学的门坎。赞誉声在耳旁缭绕,心情在放飞,似乎自己的前途已经板上定钉,牢牢在自己掌心。岂不知这种放松和骄傲自满的情绪,会令你在大学的生活伊始就丧失旗开得胜的机会,迎来的是“开门红”(许多门课程不及格,不及格课程以红色标注)。
我们见到有许多同学,进了大学似乎生活节奏一下子慢了起来,整天悠悠自得,无所适事。眉飞色舞的谈论着昨天,虚无飘渺的预测着明天,时间在他们身边遗憾地逝去,机会在他们面前感叹地走开。这种情况是极其要不得的。
大学对大学生的管理,不像中学那样“管牢”。她希望同学们能自主的安排自己、自主的学习。您没有机会象中学那样听到太多的叮咛和唠叨,更没有机会听到严厉的斥责和训问,有的只是和风细雨的劝慰和指导。您千万不可大意,以为自己什么问题都没有,以为一切都在正常进行,以为自己可以放松地消遣一下,而当面对习题、实验、测试一愁莫展时,可能一切都已经晚矣。大学每年都非常可惜和遗憾地送走少数退学学生,请他们离开自己高高兴兴、充满憧憬踏入的校门,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进了大学对自己开始放松。
我劝告同学们,进了大学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仍必须振奋精神,拿出高考期间的拼搏态度,来迎接对自己来说是异常至关重要的新征程。前途尚未确定,紧张仍需保持,学习不可放松。
2.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远大志向。
我们的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是贯穿于整个学生阶段必须重视的问题。大学阶段这个问题更为突出。我们看到,有些同学在学习任务面前似乎永远力量无穷,永远精神抖擞,永远志气高昂。即使有个别“红灯”高挂,也一如既往的向前冲锋;面对知识难点,能穷追猛打、誓不罢休的探索;承担项目攻关,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工作;我坚信,他们一定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什么目标促使这些同学这样孜孜不倦的努力呢?为了国家的强大、为了人生的成就、为了不辜负老师的希望、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心血,为了对得起自己十多年的含辛茹苦……,等等,等等,都可以作为激励自己奋斗的精神和理由。但有一点却十分明确,绝不是为了钱而奋斗!有了远大目标,有了报效祖国的志气,就有了持久奋斗的热情,就有了时代的使命感和社会的责任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
立大志,成大器;立小志,成小器;不立志,不成器。我相信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我们同样看到,有些同学急于求“成”,浮糙从事,似乎哪些理论和技术与工作挣钱有关,就去下功夫学,哪门课程自己理解与工作挣钱无关就束之高阁。不去深层次的理解问题和解剖现象,不去挖掘新的概念、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每天只是“买来鲜花看一看”,从未想到自己种鲜花。错也,错也!这不仅说明学习本身问题,深层次的看,仍是学习目标和立志问题。我历来主张,大学生应该干大事。什么是大事,追求真理、提出新概念、探索新理论、实现新技术,这些就是大事,搞出一些别人还没有的东西,就是大事。这肯定需要理想和志向的支持。
可以做大事了,难道还不能求得好工作、获得好前途吗?
3.提高学习兴趣,享受学习乐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学习兴趣。乐是主动性、积极性的起点。随着学习及思维的发展,兴趣就可能上升为志向,由“乐”上升为“志”,学习就有了更高的自觉性和目的性。爱因思坦说:“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这句话的意思不妨理解为由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这是我们当老师的应充分尊重并着意引导的带规律性的教学和教育过程,更是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精神引导之一。
学习的过程肯定是苦的,但学习的成果却是令人陶醉的。大家从千千万万名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正享受令人羡慕的成功、正佩带香气溢人的花环,这不正是经过千辛万苦的结果吗!实际上所有的事业和工作都一样,乐趣包含在奋斗之中,乐趣呈现於奋斗成就。
乐趣要靠我们潜心挖掘、细心领会。有许多学习过程,一种方式可能感觉苦,换一种方式可能就感觉乐趣融融。学习英语就是典型例子,如果您仅仅是背单词、记语法,肯定有些枯躁无味,而当您注意和别人用英语交谈,甚至尝试作一些口译工作,您可能发现您成功了,您的英语对自己和别人都有用了,您就会兴趣盎然,就会继续努力下去,您将沉静在幸福之中。我们发现,许多同学在学习某门课程时,感觉束然无味,而当它参与老师课题作研究时,会豁然开朗、情趣突增,埋头书本中去。这一方面说明积极承担项目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说明,即使某门课程暂时没有兴趣,也应当坚持学习下去,不要放弃,常常是学习到一定阶段,才能“柳暗花明”。
4. 打下扎实基础,获得叶茂根深
“万丈高楼平地起”,大学学习也讲究立足基础,要处理好能力与基础的关系。基础扎实才能根深叶茂。
大学生普遍有种错误认识,似乎自己是有专业的,就重视学那些明显标有专业含义的课程。例如有的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对数学也不够重视,似乎两者没有太大的相关。我们告诫同学,只要是教学计划中开出的课程,都是相关和有用的,尤其是基础课程,它是后续课程学好的前提,它基本上决定了您以后专业发展的潜力。忽视了基础课程(例如数学、物理、英语、电路、模拟和数字电子线路,离散数学等),您将后悔莫及!
现在特别强调创新,要适应创新的需要,就需要扎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跟踪发展能力。这样才能使您日后的有可拓展性和可持续发展。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钥匙,也容易形成创造性思维。支持我们未来工作的知识基础需要一定的广度,需要相关和相邻的学科知识。基础也需要一定的深度,以了解学科的思想脉络。学习的成就是在扎实的基础上,大量知识积累所喷发的火花。基础越扎实,支持创新的想象力才能越丰富。知识是人类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类社会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精神文明、科学技术发展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难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也就失去了创新力发展的基础。
处理好能力与基础之间的关系也是我们新生应当注意的。我们认为,只有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学得扎实,运用娴熟,才能为知识深化、能力提高创造条件。能力来源于基础又高于基础,没有基础知识就不会有能力,能力只能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又反作用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能力就不能很好的取得基础知识。基础与能力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
过去有句话,叫“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实际上就是强调基础课的重要性。现在我们又加上了英语和计算机。学会了数理化,又掌握了英语和计算机,您真的可以畅游天下了。但是我们现在有些同学,对计算机尚可投入精力学习,英语就难说了。结果这门课程老是拖着后退,甚至由于英语四级未过,而结业,实在可惜。告诉同学捷径,您首先要学好英语,这样您就一身(生)轻松了,“一身轻松”说的是大学里你不再感觉有太多的负担,可以集中精力学其他课程,“一生轻松”说的是英语对你的工作终生有益。希望大家尽早通过四级,力争达到六级。
5.“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引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句话,是想告诉大家在大学里自学的重要性。大学里的上课,不会象中学里那样,细嚼慢咽。老师往往提出许多问题,但答案确没有告诉同学;老师可能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但并没给出具体步骤;还可能请同学们自己去查阅资料,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解决;甚至只有问题,而其他全要同学自己苦思幂想、构建实验、求出结果。总之,大学里很多很多事都强调同学自己解决。
我曾经给同学们举个例子,解释这种强调自己学习的现象。我说如果把一块馒头在母亲嘴里嚼得希巴烂后,再给孩子吃,孩子肯定觉得无味,如果同学自己从头到尾自己嚼,就会觉得味道好极了。当然对幼儿还是要嚼烂再喂的。此例未必恰当,但激发同学自己思考,促使同学自己解决问题,实践证明的确对同学的能力大有好处。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student-oriented)来进行。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仅是组织、指导、促进。关键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主、自由、独立、全面的发展,把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优秀的教师可以把许多重任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订目标,自己激发先前知识,自己提出探索问题核心的各项疑问,自我监控学业进展。
所以,同学们要调整学习方法,逐步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记住,学习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在自己的努力。
以上意见,可供讨论。谢谢大家。
珍惜年轻的岁月,珍惜学习的机会!
努力探索,认真实践,积极思考,善于创新!
衷心祝愿同学们在屏峰山下、上埠河边,放飞希望,放飞梦想,青春无悔,青春灿烂。 |
